俗話說:「一種米養百種人。」同樣的,印象中應該是清澈湛藍的湖泊,其實卻存在著許多不同的顏色,說明了世界的無奇不有!玻利維亞的科羅拉達湖是豔麗的紅色,另一座綠湖,卻像一塊巨大的玉石;西班牙的托雷維耶哈鹽湖是夢幻的粉紅,美國的火山口湖則像濃得化不開的藍色顏料,至於喀麥隆的尼奧斯湖黃濁濁的表面下,隱藏著噴發的危機⋯⋯
* 玻利維亞・科羅拉達湖
又稱為玻利維亞高原的阿爾蒂普拉諾高原(Altiplano),名稱原意為「高地平原」,它是世界上繼青康藏高原(平均海拔4,500公尺)後,另一座海拔超過3,000公尺的高原,除擁有知名的的的喀喀湖外,同樣引人注目的還有「紅湖」——科羅拉達湖(Laguna Colorada)。
血色般的湖水,顏色來自於生長其中的藻類。此外,因為大量硼砂沉積,形成一座座島嶼,交錯出這座鹽湖紅白相間的奇特景觀~~
水質中極高的鹼度,再加上富含鈉、鎂、鋅等元素,使得藻類和浮游生物蓬勃生長,也因此湖水染上一層紅色⋯⋯
位於距離智利北部聖佩德羅・德・阿塔卡馬(San Pedro de Atacama)大約3小時車程的地方,科羅拉達湖表面積約60平方公里,平均深度卻只有35公分(最深度僅1.5公尺),以安地斯山脈為背景,有時還能看見出來散步的駱馬。
不過當地最經典的畫面是成群的紅鶴,牠們淺紅色的身影和紅色的湖面相映成趣。
每年12~4月是最佳拍攝時期,不但湖水水量充足,鳥類也在此繁殖,如果你能在黃昏時前往,就能捕捉到最「紅」的畫面!
* 玻利維亞・綠湖
從高空往下看,同樣位於玻利維亞西南部、緊鄰智利邊界的綠湖(Laguna Verde),彷彿一塊鑲著白邊的超大玉飾!
位於海拔高度將近6,000公尺、擁有完美圓錐體的里坎巴卡火山(Licancabur)山腳下,這座占地1,700公頃的鹽湖,被一道狹窄的堤道一分為二,景色一派純淨迷人。
砷和其他礦物質的懸浮物,造就了這座湖泊的顏色與名稱。
更特別的是,每當起風時,湖中原本「安分」的沈積物起了波瀾,也讓水面產生從藍綠到墨綠的色彩變化~~
* 西班牙・托雷維耶哈鹽湖
瀕臨地中海,西班牙東南部瓦倫西亞自治區的托雷維耶哈(Torrevieja),位於阿利坎特(Alicante)南方大約50公里處。因為坐落兩大鹽湖之間,原本是座以鹽礦為生的漁村,如今卻以粉紅色的湖泊吸引眾人目光!
猶如泡泡糖般的粉紅色調,托雷維耶哈鹽湖(Las Salinas de Torrevieja)奇幻的彷彿不存在於人間⋯⋯
造型奇特的鹽礦結晶,更增添這座可愛湖泊的戲劇效果~~
鹽水散發著出強烈的氣味,微生物和杜氏藻正是仰賴這些成分才能生存。它們是這座湖泊的明星,賦予托雷維耶哈鹽湖獨一無二的粉紅。
特別是夏天,高溫造成β-胡蘿蔔素的大量出現,也讓整座湖面有著黃昏晚霞般難以置信的迷人顏色。
* 美國・火山口湖
藍到不可思議,美國奧瑞岡州火山口湖國家公園(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)的火山口湖,是美國顏色最深藍的湖泊!
也因此,首位非美國本土探險家約翰・希爾曼(John Wesley Hillman)1853年發現它時,直接將它命名為「深藍湖」(Blue Lake)。
就像打翻了大量藍色顏料,這座因為7,000多年前馬札馬火山(Mount Mazama)爆發、塌陷後成形的火山口湖,有著圓形的外觀,雖然表面積不過53平方公里,平均深度卻有350公尺,同時以600公尺的最大深度,奪下美國最深湖泊的頭銜~~
坐落於海拔高度1,883公尺的山頂,這面天空之鏡倒映出藍天白雲的流轉變化,也投射出周遭景觀的四季更迭⋯⋯
如此變化萬千的畫面,即使看上一整天應該也不覺得膩吧!?
* 喀麥隆・尼奧斯湖
一樣是火山湖,美國的火山口湖藍的夢幻,位於喀麥隆西北部的尼奧斯湖(Lake Nyos)卻像和了稀泥,一片黃濁。
距離首都雅溫得(Yaoundé)315公里,位於西非喀麥隆火山帶海拔1,091公尺的高度,尼奧斯湖長2公里、寬1.2公里,表面積甚至還不到1.6平方公里,不過你可千萬別小看它,這可是非洲特有的三大殺人湖之一!
因為湖泊下方有座活火山,岩漿活動釋放出的氣體,在湖底形成超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和甲烷層,隨著濃度一再攀升,最後可能產生對人類和動物造成極大傷害的噴發。
1986年時就曾發生過這樣的慘劇,造成附近村莊多達1,700人和3,500頭牲畜死亡。也因此後來工程師安裝了管道系統,好讓湖底的氣體可以順著管子排出。(所以可不是什麼觀賞用的噴泉喔!)
文字/Iris PENG